01特朗普一意孤行
對中國發出新的威脅
剛剛,美國不顧國際國內絕大多數意見反對,宣布自9月24日起,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10%的關稅,包括冰箱、空調、家具、電視機和玩具等,其中還涉及諸多塑料和石化產品。從1月1日起,將提高到25%。而且還要采取其他關稅升級措施!
對此中方同步進行反制,劍指約600億美元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。還記得特朗普說過:如果中國采取美國政府認為是報復性的行動,那么美國將對價值2670億美元的其他進口產品征收新一輪關稅。
中國對此深表遺憾,美方這一做法,雖令人遺憾,卻也在意料之中,不過,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全球自由貿易秩序,中方將不得不同步進行反制,美國即使再對中國放大招,我們中國也沒在怕的!
今年以來,特朗普對華貿易保護行動一再升級,不思悔改、變本加厲,為一己私利悍然揮舞關稅大棒,逆歷史潮流而動。而此輪加征關稅行為,將中美經貿關系推向了最危險的邊緣。
損失的不僅僅是關稅
600億對2000億,看上去似乎美方“氣勢”更勝一籌。中國的600億美元顯然是計算過的。既然數量上不可能對等,那么,“你打你的、我打我的”就是必然選擇。
以這次中方600億美元的反制清單看,4個不同稅率的征稅清單,有從5%-10%不等的加征稅率;
其中,從中方角度看,可替代性較差的原料等加征關稅稅率較低,而可替代性強的原料、屬于奢侈品或非必需品的消費品、與我國國內制造業競爭關系較強的商品,加征關稅稅率則較高。
美方壓力也不小。美國的通脹壓力已經在穩步上升,生產者價格同比漲幅則均高于同期消費者價格同比漲幅,表明消費者價格存在未來進一步上漲的壓力。
而且,既然是“戰”,中國就斷然不會亦步亦趨按照對方的招數還擊。美方也不要以為中國無牌可打,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面前發起貿易戰,損失的絕不可能僅僅是目前的關稅。
02美國顯然打錯了算盤
美方有可能“傷人不到一千,自損超過八百”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中國站在道義這一邊。美國白宮的聲明,充滿單邊主義、霸權主義、保護主義色彩,暴露出美國仍然在用19世紀的思維處理21世紀的國際事務。
類似美國給予了中國“一切機會”“中國一直不愿改變其做法”的論調,不僅妄自尊大,更是顛倒黑白。
事實上,相較于美國的出爾反爾、漫天要價、霸凌主義,是中國一直在積極尋求談判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。
美國為什么要這樣做?從短期來說,無非是要通過戰術訛詐,迫使中國在核心利益上讓步;從長期來看,無非是要通過戰略打壓,打掉中國蓬勃發展的勢頭,阻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。
美國自身經濟利益將遭受嚴重損失
美國企業生產成本將高企。在本輪加征關稅的商品中,中間品占47%、資本品占29%。美國企業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價格將遭受很大沖擊,企業全球經濟競爭力被削弱;
美國部分利益集團面臨報復風險。美國農業部統計,若特朗普關稅遭受中國25%的關稅報復,美國高粱、玉米對華出口將分別遭受3.14億美元和1.92億美元的損失。
美國工商業等團體對特朗普做法強烈不滿,認為將遭受的嚴厲報復。他們已經組成新的聯盟,誓言要把對中國的關稅問題納入國會選舉的議程,進而對特朗普和共和黨施壓。
03中國能否承擔貿易戰帶來的沖擊?
需要警惕的是“明斯基時刻”
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,貿易戰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——根據周小川引用的數學模型計算,這對中國GDP的影響不到0.5%。
最壞的情況是,中國不再向美國市場出口價值5000億美元的商品,相反,而是將這些出口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出口到其他國家。事實上,中國可以迅速采取行動。
中國真正需要警惕的是“明斯基時刻”——在經濟學家明斯基的觀點里,這意味著“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”。
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、杠桿率上升,從而內部爆發金融風險、陷入漫長的去杠桿化時期。應對貿易戰,就是做好自己的事。
熱評話題